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

保羅‧奧斯特《神諭之夜》

神諭之夜

 

‧書名:Oracle Night 神諭之夜

‧作者:Paul Auster 保羅‧奧斯特

‧譯者:施清真

‧出版社:時報文化



 大病初癒幾個月後,三十四歲的小說家西德尼‧厄爾

 走進布魯克林區卡柏高地的文具店,買了一本藍色筆記本。

 那天是一九八二年九月十八日,自此之後的九天之內,

 厄爾深受這本空白筆記本的蠱惑,陷入了一個詭異離奇的世界。

 一連串詭譎的事件幾乎毀了現實生活中的婚姻,他的健康也大受影響。

 西德尼在筆記本上振筆疾書了幾小時之後,

 他太太為什麼無緣無故在計程車裡痛哭失聲?文具店張老闆為什麼隔天忽然結束營業?

 一本一九三八年華沙地區的電話簿和一本主角能預知未來的舊小說,

 兩者之間有何關聯?憎惡與恨意到什麼地步會引發暴力的火苗?

 原諒與寬容到什麼程度才是愛情的表徵?

 

 老實說,我覺得封皮上頭的簡述文字有騙讀者的感覺。因為故事跟我預期的差了很多,這些宣傳的語句企圖讓讀者誤以為這本小說走奇幻路線,文具店張老闆有幸榮登封皮一角也讓我以為他是個很重要的角色,讀書過程一直惦記著他(= =)。看完書只希望下次再版的時候可以把這無意義的提要略去。

 《神諭之夜》按眾多部落客的說法,像是一具俄羅斯娃娃,開卷閱讀,故事裡有另一個故事、另一個故事裡復又有了再一個故事,層層疊疊,作者很厲害的地方就在這裡,雖然故事交疊,但不會令人感到突兀,也不會有本傳被打斷番外篇莫名其妙跑出來的感覺,讀者順著作者安排的路線就可以一路順暢地閱讀。厄爾買下了一本藍皮封面葡萄牙製的筆記本,在上頭書寫了尼克‧波溫的故事,尼克的故事裡則又出現了《神諭之夜》這本小說。

 書裡的這本《神諭之夜》敘述一個英國軍官在一次世界大戰中喪失了雙眼,卻獲得了預知未來的能力,他遇到了一生的摯愛,卻在婚禮前夕預見了這個摯愛將會背叛他,無法承受未來悲劇的主角最後終於舉刀自盡。這個故事初看時以為和這本書幾乎沒什麼相關,其實作為本書核心故事是有其道理的,隱隱呼應了其他的故事,比如厄爾寫了尼克無法自拔地愛上一名年輕女子、拋開了結髮妻,現實生活中厄爾也因為文具店張老闆(簡直是誤交損友)的接待,情不自禁和陪酒女郎亂來;約翰十幾二十歲時所寫的《白骨帝國》主角的太太與人私奔,結果後來自己也與已婚的好友之女藕斷絲連;一個法國作家發表了一部描述溺斃小孩的敘事詩,兩個月之後,作家的女兒不慎跌入英倫海峽溺斃......

 這些人的寫作詭異地成為了對於未來的一種預言,真實的世界與小說的世界界線不再分明,約翰說,「念頭是真實的,文字是真實的,每個人也都是真實的。即使我們不自覺,但有時在事情發生之前,我們就會產生預感。我們雖然活在當下,但未來時時刻刻存在每個人心中。西德尼,或許這就是寫作的宗旨:我們寫東西不在記錄已經發生的往事,而在使未來的事情成真。」那些閃過腦際的種種靈感,其實隱藏了多少的預感?你寫下你的靈感,而靈感其實是你無意識的預言,你像是你自己的神,而你所寫的正是神諭。整本書就跟這個結論一樣很玄,但不覺得很貼近現實嗎?我們常常隨口說出一些猜測,然而後來這些猜測卻好巧不巧地實現了,也許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不要隨便忽略不經意閃過你腦海的任何念頭(?)吧。

 保羅‧奧斯特字字句句寫得清清楚楚、分分明明,而我倒是看得模模糊糊、渾渾噩噩,好像有抓到一點什麼、又好像什麼都抓不牢,也許這是一本需要反覆閱讀的書。唯一最為確定的是,作者敘事的能力無人能及,就駕馭文字這方面的能力來說,絕對是箇中翹楚。順著故事看下來,通體舒暢,因為一路無阻。不過,與其這本書像是俄羅斯娃娃,我倒覺得更像是惡作劇的禮物,滿心歡喜拆開了精美的包裝盒,發現裡面又是另一個漂亮包裝盒,再次拆開,復又是一個精緻禮盒,一層一層拆開,卻發現最後一個禮盒怎麼也打不開,明知有禮物卻又怎麼也得不到,這才是最揪心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